编辑要练就过硬的“文字纯洁功”
写作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8
编辑要练就过硬的“文字纯洁功”
周春健
吕叔湘先生说过:“编辑的任务是把关。”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编辑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文稿找茬挑错的人。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因为文稿由作者完成到最后出版,编辑是必经的中间环节。而作者群由各行各业人员组成,某些作者可能缺乏文字实践经验,文稿中出现不合乎语言文字规范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编辑严格把关,杜绝错字错句在出版物中出现。如果编辑疏忽懈怠,使不合格的出版物流入社会,则会直接导致社会用字混乱,其危害是严重的。因此,编辑有必要练就过硬的“文字纯洁功”,这是编辑语文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里所说的“文字纯洁功”,主要是就语言文字规范而言的。“纯洁”的内容,大致包含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汉字形体的纯洁。汉字在数千年的传承使用过程中,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诸如古今字、繁简字、异体字等的分别。1992年7月7日,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规定1986年10月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收录的简化字和1988年3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收录的汉字为规范汉字;《简化字总表》中被简化的繁体字,1986年国家宣布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1955年淘汰的异体字(其中1986年收入《简化字总表》中的11个类推简化字和1988年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15个字不作为淘汰的异体字),1977年淘汰的计量单位旧译名用字,社会上出现的自造简体字,以及1965年淘汰的旧字形,均为不规范汉字。编辑要熟悉这些规定,杜绝不规范汉字在出版物中出现。除此之外,错别字可以说是编辑纯洁语言文字过程中最大的障碍。错别字的产生,主观方面是由于思想上不重视,懒于查找有关工具书。客观方面则由于有好多汉字本身形体相似或声音相近,容易致误,比如“步、茂、烧”等字多加一个“丶”,“缠、臭、冢”等字少加一个“丶”,就变成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错字;“病入膏肓、变本加厉”等词,稍不留神就可能写成“病入膏盲、变本加利”,其中的“盲”和“利”便都是写了别字。编辑不但要自己带头写规范汉字,而且要善于识别和纠正错别字。
第二,汉语拼音的纯洁。出版物中汉语拼音的拼写主要包括汉语音节和汉语语词两个方面,它们的拼写要求分别由《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作出了规定。比如关于声母“y、w”的使用,《汉语拼音方案》规定,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自成音节时,如果i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i改为y;如果i后面没有别的元音,就在i前面加上y,例如:ia→ya(牙)、ing→ying(英)。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自成音节时,如果u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u改为w;如果u后面没有别的元音,就在u前面加上w,例如:ua→wa(蛙)、u→wu(乌)。再如关于汉语语词的大小写问题,《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规定,专有名词和专用短语中每个词开头的字母要大写,例如:běijīng(某)、chángchéng(长城);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连写在一起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已经转化为普通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小写,例如:zhōngguórén(中国人)、guǎngdōnghuà(广东话)。编辑除正确掌握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纠正拼写错误外,还要学好普通话,纠正汉字注音错误。有些汉字形体十分相似,稍微大意就可能读错,例如:“沮”读jǔ(沮丧),不读zǔ(阻);“窠”读kē(窠臼),不读cháo(巢)。而大部分形声字的声旁表音是不准确的,如果一味“秀才念半边”,完全按声旁的读音来给形声字注音,就很容易致误,例如:“嗔怒chēnnù”不读“zhēnnù”,“破绽百出pòzhàn-bǎichū”不读“pòdìng-bǎichū”,等等。
第三,标点符号的纯洁。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标点符号的误用不仅会造成文字表达上的含混或颠倒,有时甚至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据报道,多年前有位科学家在对菠菜的含铁量进行测算时,点错了标点符号,结果使人们长期误认为菠菜的含铁量特别丰富,这个错误直到前些年才被另一位科学家重新测算后改正。1995年1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对汉语书面语中常见的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和说明。这是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文件。尽管做到了有“法”可依,但人们在使用标点符号时仍然难免出错,这就需要编辑在审读稿件时特别留心。标点符号使用过程中一个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当断不断,一逗到底,全篇只见一个句号。比如下面这个句子:“1979年夏天,我带着两个自我感觉良好的电影剧本,去成都试运气,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谭力为宽慰我,建议去峨眉山散心,上山下山,剧本的事压着我,怎么也轻松不起来。”这段文字说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说作者去成都试运气碰了壁,第二层说朋友劝慰他,第三层是作者描述自己的心情。但作者一逗到底,让人看不出层次,是明显的句号误用,应当把第四、六个逗号改为句号。
第四,数字、量和单位的纯洁。关于数字用法的规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国家标准局等中央七部门曾于1987年1月1日颁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在此基础上,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了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于1995年12月13日发布。该标准对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书写系统在使用上作了比较科学、明确的分工。关于量和单位的使用,应当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3年发布的15项国家标准(gb3100~3102.13—93)以及经国家机构批准的其他最新标准和规范执行。
编辑如何才能练就过硬的“文字纯洁功”,把好语言文字这道关呢?首先,要及时了解并掌握语言文字使用方面的规范文件。汉字形体使用方面的规范文件有《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等;汉语拼音使用方面的规范文件除《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外,还有《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中国各某某、直辖某地、自治区名称汉语拼音字母缩写表》《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等;标点符号使用方面的规范文件则主要是《标点符号用法》。其次,要勤于学习,掌握相应的文字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提高整体素质。具备丰富的知识既可以避免自身犯错误,也可以提高识错纠错的能力。比如,在出版物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人把“皇后”的繁体写成“皇後”,把“邻里”的繁体写成“邻裏”。他们犯的是同一个错误,即不懂得繁体字与简化字之间的对应关系,误以为笔画少的就是简体字,笔画多的就是繁体字。再如大家熟知的“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史记%268226;项羽本纪》,讲楚霸王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把锅打破,把船弄沉,表示不再回来,决一死战。后用以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其中的“釜”是指古代的一种锅,但有人不明其义,把“破釜沉舟”错写成“破斧沉舟”。出现这样的文字错误首先是作者的责任,但从编辑的眼皮底下溜过,也实在不应该。勤翻书,多学习,这样的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再次,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认真审读文稿,严格把关,不能借口“文责自负”,把责任全部推给作者。
一句话,作为编辑,应当勤奋学习,认真负责,练就一身过硬的“文字纯洁功”,将文稿中不合乎语言文字规范的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给读者奉献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