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对外开放工作总结
县对外开放工作总结
县对外开放工作总结
中共县委员会
县人民政府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以及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紧紧抓住机遇,改善投资环境,实行低门槛政策,搞好服务工作,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我县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到9月22日止,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443户,私营企业30家,共引进外地客商投资项目95个,合同计划投资20.3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25亿元。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为我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 ,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对外开放工作。县全区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一个少数民族山区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广西28个特困县之一,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加快发展难度较大。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彻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加大招商引力度,借助外商外企的经济力量,发展田林经济。为了切实抓好对外开放工作,我县成立了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加强对外开放工作的领导,做好组织、协调、指导、保障和监督工作,确保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地发展。
二、出台优惠政策,降低门槛吸引客商。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有关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利于本县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并对过去一些政策法规和文件进行清理和调整。我们首先确立“让利于民”的思想,打破束缚外商投资积极性的条条框框,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的投入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最近,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的优惠办法》、《关于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下乡、思学、跑部”的通知》、《关于营林工作优惠政策与激励机制的决定》、《关于田林县招商引资的“十不准”决定》等文件。一是加快“跑部”步伐,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在新的形势下,要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良好机遇,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根据国家投入重点,结合本县、本乡(镇)、本部门实际,选择好发展项目,千方百计跑国家部委、跑自治区部门、跑市县部门、跑发达地区,跑项目,争资金,千方百计争取和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引进信息,引进技术,引进管理经验,以此增加我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项目的投资,拉动内需,增强我县经济发展后劲,为加快发展多作贡献。二是外商在搞农业综合开发,所租赁的土地实行优惠办法。每亩山地承包费计价50元以内,租期30年,简化办理土地流转手续,土地使用证、土地管理、土地合同公证等项目收费按有关规定的最低收费标准收取。政府给予协助办理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手续。三是建立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奖励机制,鼓励干部职工或能人走出门,招商引资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四是为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田林经济发展鼓励外商来我县投资经商、办实业,出台了招商引资“十不准”规定,充分保障投资商的合法权益。规定外地客商到办企业的,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条件下,做到六个不限:生产经济形式不限;生产经营行业不限;建设投资规模不限;发展速度不限;区域不限;资金不限。另外,在执行税收方面也给予极大的优惠,主要是免征投资方向调节税和所得税,所得税采用先征后返的办法,实行“免三减二”。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吸引大批客商前来考察和洽谈,成功引进了劲达兴十二万吨新闻纸厂等项目。
三、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招商引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我县近几年来,积极组团参加区、市组织的各种展销展示会,加大宣传、推销的力度,组织优势项目参加区内外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目前,我县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持续作用和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成功引进劲达兴纸厂、那读电站、洞巴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推动了我县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历史条件、环境因素和县财政政策的影响,田林在招商引资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县内配套资金严重不足,使有意向合资的引资项目无法实施。
2、投资环境有待改善,主要表现为城镇基础设施落后,不配套;乱收费、收费项目多等现象还存在,各项投资优惠政策有待完善。
面对引资、融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引资、融资措施,重点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针对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改进以往利用外资的思路和做法,提出新思路,开辟新渠道。一是积极争取国外贷款,努力解决我县配套资金;二是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农业项目的引资比重。
2、认真做好外资项目的前期工作。精心选择好利用外资项目,委托有资质的设计、科研单位编写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增加项目储备。
3、抓好外资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一是把利用外资与重要的基础性建设项目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把预算内资金、信贷优先安排用于重大的利用外资进行的基础性建设项目和重点技改项目;二是用现有企业的固定资产适度引进外资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增强企业素质和发展后劲,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三是把零星土地使用权和成片土地开发权同利用外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四是积极争取自治区对我县引资项目的支持和参股投入。
4、努力办好现有利用外资项目。克服重利用外资、轻企业管理的思想,帮助现有外资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为利用外资项目的单位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努力办好现有的利用外资项目。
5、加强外资队伍建设。在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同时,加强外资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和业务知识教育,培养一支懂政策、熟业务、政治责任心强的外资骨干队伍,不断提高我县外资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6、拓宽融资渠道。在继续加强利用好银行贷款、引进外资、争取国家支持这些现有渠道的同时,开辟新的融资渠道,逐步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发展完善金融市场,摆脱政府仅靠单个项目筹融资的困境,逐步形成新的项目筹融资机制。
(二)投资环境建设基本情况
对外开放涉及政府的多个部门,如何理顺各有关部门的关系,使全社会形成共同关心、重视和支持外商发展的氛围,是我们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几年来,我们十分注意理顺各有关部门的关系,转变工作作风,为外商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更为宽松的投资环境。一是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简化有关事务办理手续。①优先审批立项;②优先安排用地;③对故意拖拉扯皮或顶着不办的部门或当事人追究责任。二是提高办事效率,规定办照时限,外商到各部门办手续,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尽量做到随到随办,特事特办。三是做到秉公执法,廉洁从政,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杜绝“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治理“吃、拿、卡、压、要”现象,减轻外商负担,切实保护外商合法权益。各单位收费时均使用自治区统一印制的《企业收费卡》、出示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并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实行“一本登记制”,各收费单位收费时必须在登记册上登记,以备检查是否属于合理收费范围。在县计划局设立外商服务中心,公布办呈程序和办事制度,设立投诉电话。四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外商召开座谈会,让客商提意见,反映情况,提合理化建设,拉近政府各部门与客商之间的关系,真正使客商在田林体会到“政治上得到信任,政策上得到优惠,服务上得到方便,发展上得到支持”,同心协力为发展田林经济作贡献。
四、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关发展大局。我县的行政审批制度,虽然有了一定改善,但存在环节多,耗时长等问题,项目因为须要很多部门审批,而一些部门中某些同志总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吃、拿、卡、压、要”使项目业主望而生畏,甚至吓跑投资者。繁锁的行政审批带来了无休止的官僚主义,带来了经济的低效率。为了更好、更多地引进项目发展经济,我们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树立业主(老板)发财,地方发展的思想,而且不只体现在思想上,讲上嘴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上。首先要逐步取消项目审批制度实行项目案制,今后对到我县投资办企业,只要进行环境评估,取得环保部门认可,把项目材料送到县发展计划局备案即可动工。其次是逐步推行新办项目全程代理制度。外来投资者或县内人士办民营企业由发展计划局无偿提供全程服务,从立项、审批、办证、办照、土地、供电、供水等等都必须有专人帮办理。三是推行项目审批责任制追究制,凡是因为在审批过程中“吃、拿、卡、压、要”,损害投资者利益,甚至使项目流失的,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的责任,四是加强审批监督。通过以上措施,使审批事项得到精减,程序得到简化,管理得到规范,监督工作得到加强。
五、不断优化行政服务,扩大对外开放成果
过去对外开放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注重招商,忽略了为客商服务,致使招商的收效不大,另一方面不敢引进个体私营企业。“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过学习,讨论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你发财,我发展”、“亲商、客商、富商”在全县群众中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谁到投资办企业,谁就是建设者”的新观念。使各级干部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外商到投资给予各方面的优惠并做好优质的行政服务工作,我们的做法:一是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尽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为项目“鸣锣开道”。二是以优质管理保证项目落实,建立领导项目联系责任制。项目的实施,涉及方方面面,各部门的工作,沟通上下的关系,都需要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因此,强化“领导项目”,加强管理,从项目的前期工作到招商引资,建设实施,全程联系,一杆子插到底,不换镜头,不断线。如由台湾老板投资的山弘公司,该企业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批文、企业章程、合同的批复、区外经委批准书、营业执照的办理等工作都由县招商引资办一手代办。红枫淀粉厂项目是全县实施速度最快的项目之一,这项目由一名人大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