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多党合作制度 提高合作共事能力
坚持多党合作制度 提高合作共事能力
坚持多党合作制度提高合作共事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强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方针。”我们要深刻理解统一战线的这一方针,坚决贯彻好这一方针,努力搞好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
一、中国共产党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在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机关以及各种社团组织、社会基层单位、企事业单位中的合作共事。它包括了各级人、政府及司法机关、政协组织、单位团体中的共产党员与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和共事。多党合作,首先是指政治上的合作,而政治上合作的首要内容又通常体现为政权合作,因此,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在政权机关中的合作共事,是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坚持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有利于扩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的表达渠道,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其意义主要表现为五个需要。
(一)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需要。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爱国统一战线筑成了我国国家政权的广泛而雄厚的社会基础。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界代表人士参加人民政权,并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共事关系,能够充分体现我国人民政权的性质和特点,使人民政权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
(二)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意见》指出:“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和政府领导职务,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举荐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和政府中某些岗位的领导职务,这是他们发挥参政议政职能作用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到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可以在社会与政府及司法机关之间架起沟通和合作的纽带和桥梁,在依法治国中加强监督,有利于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四)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是帮助新一代党外代表性人物成长的需要。通过合作共事,可以为党外人士铺台阶、搭舞台,帮助他们扩社会影响,提高他们的参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工作中成熟。
(五)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此文若非在=网=站.出现,那,还是到,更多原创士的合作共事,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贯穿于爱国统一战线的始终,加强这一工作,有利于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特点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合作共事的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进一步增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合作共事的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有所不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为了推翻三座山,争取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共同纲领》,确定了进行社会主义伟转变的各项目标和方针。进入新世纪,举国上下都在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今天党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政治基础。
合作共事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立了培养、选拔、安排、使用党外人士的一系列有效的运行机制,经实践检验,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成效和较发展。
合作共事的范围和对象进一步扩。统战工作的范围和对象已经发展到12个方面并扩展到了基层和海外。
合作共事双方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趋于年轻化、高层次。资料显示,目前45岁以下的干部占干部总数的70%;专以上学历占县处级以上干部总数的82.7%,“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的干部逐年增加。
党外知识分子干部成为合作共事的主要对象。全国有5000万知识分子,党外知识分子占一半;全国有3800万专业知识分子,党外知识分子占70%。按要求和程序选拔的党外干部,都是党外知识分子中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合作共事的主要对象。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有了较发展。截止底,全国3l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党外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27人,省长助理、主席助理3人;15个副省级城市政府领导班子中全部配有党外副市长;全国省直厅(局)领导班子中有党外干部191人;全国市(地、州、盟)政府领导班子中有党外干部248人;全国2/3以上县市级政府领导班子中都安排有党外干部,现有党外副县(市)长2079人;在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党外干部洪有9000余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统一战线工作部门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中坚持了党培养选拔干部的一贯原则。如同《意见》所要求的,就是“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坚持“注重实绩,让“群众公认”,“符合工作需要”;坚持党外干部应当具有的广泛的代表性。根据《意见》精神,党外实职干部队伍应该是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代表性强、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可靠的干部队伍。作为民主党派要高度重视培养党外干部的四种能力,即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四个政治标准,即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党外实职干部要正确认识党的领导和在政府及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人士的关系。党的领导是核心,但并非要求“清一色”;党的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方针政策的领导;合作共事能够加强监督,改进工作,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领导,是在政府和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的重要职责。
三、认真做好党外实职干部在政府和司法机关中的合作共事工作
根据《意见》的要求,每一个在政府部门及其司法机关任职的党外干部应自觉遵纪守法,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勤政为民。要按照党委(党组)的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要依法正确履行各自的“对其分管的工作所享有的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同时此文若非在=网=站.出现,那,还是到,更多原创根据工作需要,要认真列席本单位的党组(党委)会议,认真阅读和处理有关文件,严格保守党和国家机密,妥善地处理好自己分管的事情,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党外领导干部是政治人物,决不能不读、不看报、不知历史、不懂现实,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加强自身建设。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民主党派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四、党外人士担任政府及司法部门领导职务的几点思考
党外人士在政府部门及司法机关任职应当明确以下几点:
牢记一项使命。党外人士从政不同于共产党员从政。其不同之处在于党外人士担负着一项使命,即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使命,这是宪法所规定的。党外实职干部对此要时刻不忘。
推进两项任务。两项根本任务就是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推进“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为了推进这样两个发展,党外干部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勤奋工作,不辱使命。既要搞好实职工作,又要搞好民主党派工作;既要树立好自己的公务员形象,又要树立好自己的民主党派形象。
实现三个转变。思想上要实现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要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工作要处处面对中国的现实。工作上要从理论向实际转变,要着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切忌空谈,切忌只提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角色上要从学者向公务员转变,对于党外干部而言,不能站在学者的立场去做公务员的事情,不能用学者的观点去设计公务员的工作,不能凭借学者的思维去推导公务员的逻辑,也不能以学者的标准去评判公务员的功过。
处理四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尊重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树立主人翁精神、胆工作、胆管理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的实职工作和民主党派工作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个人和整体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把握五个方向。一是努力当好党的助手。工作中要坚持重事项主动向正职领导请示汇报,要和中共党组成员及其他副职领导干部通报情况、交流思想,用自己的诚恳和热情赢得党组和全体同志的尊重、信任和支持。同时,工作中要摆正位置,把握尺度和分寸,做到行为得当,表达得体,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二是努力加强学习。担任实职领导干部是党外干部全新的工作,作为一名新兵,要坚持向老同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工作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要努力学习政治,学习法律,学习科学,学习经济,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三是努力开展工作。在本职岗位上不能当“陪衬”,要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在党组(党委)的领导下,把本单位的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四是努力增强团结。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为善,广交朋友,以实际行动努力促进领导班子的团结,把本单位全体干部群众的热情凝聚起来,发挥好集体的力量,智慧和优势。五是努力保持廉沽。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地位观、权力观和利益观,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遵纪守法,公无私,一身正气,刚直不阿,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让党放心,让人民放心,让民主党派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