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村”的致富领头雁
“百强村”的致富领头雁
“百强村”的致富领头雁
——记秦岭铺村致富能人张怀生
在我们黑龙口镇,有这么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从一个穷小子成为拥有几十万资产的屠宰厂的厂长;从开始主持村委会工作仅仅一年时间,在换界选举时就以唯一候选人全票通过,并被推选为区人大代表,成为黑龙口镇村委会换界选举以来唯一群众只提一名候选人的候选人;从开始争创致富能人到底时就被区政府命名为“致富能人”,他所在的村更是成为首批创建“百强村”成功的村之一,他就是黑龙口镇秦岭铺村村主任张怀生。
张怀生今年44岁,是一条土生土长的黑龙口汉子,他的少年是在贫穷和艰辛中度过的,七岁离开了父亲,十四岁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在农业社里参加集体劳动,每天只能挣四个工分。艰苦的生活使他学会了吃苦耐劳,也磨练了他的顽强意志,更激发了他脱贫致富的决心。 从1990年开始,他针对本地生猪生长周期长、无污染、肉质好、色泽鲜、口味香,所产白条肉深受西安市民的青睐,在省城有一定市场,而秦岭铺村民又有饲养生猪的传统的特点,决定从事生猪屠宰,开始时是小打小闹,没有什么规模,但他却从中取得了经验,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从1995年起,为了扩大生产,他组织本组5户群众在自己家里支起两口锅专门搞起了生猪屠宰,就这样,黑龙口镇的第一家屠宰厂诞生了。经过几年滚雪球式的发展,他的屠宰厂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8万元固定资产,19辆大小车辆,各项硬件设施符合国家标准的全区较大的生猪屠宰生产场点,屠宰厂也被区上确定为生猪定点屠宰厂之一,作为老板的张怀生一年仅屠宰场一项就可收入1.3万元,并吸收解决了周边11户36人的就业问题。
组群众易辉良妻子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家中只剩下一个三岁的孩子和易辉良,沉重的打击使易辉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整天游手好闲,张怀生实在看不下去,“不行,不能让年青娃把自己毁了”,他敲开了易辉良的门,对起做思想动员工作,邀请其加入自己的屠宰厂,鼓起生活的勇气,先挣钱,再成家。易辉良在张怀生的带动支持下,不仅组合了新家庭,盖起了新房子,购置了新家具,还看上了29寸的大彩电。 富裕起来的张怀生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让群众们都富起来,实现共同富裕。随着屠宰厂的发展,对生猪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他又鼓励群众扩大生猪饲养量,为此他专门购进三头良种母猪,向周边群众出售仔猪,对经济不好的群众,他采取赊销的办法,先把仔猪拿回去养,等到仔猪出栏后在付款,从而带动了60户群众从事生猪养殖业,使秦岭铺村的生猪存栏达到1294头,户均3头,养猪十头以上的户达到38户,出栏2980头,群众收入达104万元。他还带领村上的年轻人到处去收猪搞贩运,从临近乡镇收回生猪,屠宰后再运到西安市场销售,一年中刚他从生猪贩运中就获利一万元,从而也使村上的主导产业——屠宰业和养殖业形成了以宰带养,以养促宰的良性循环。
在屠宰业拼打多年的张怀生敏锐的觉察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无公害养殖是今后养殖业的大势所趋。他决定在秦岭铺村尝试走无公害生猪养殖的路子,他联合38户养猪大户成立了“秦岭铺村养殖协会”,协会扩大到60户会员。要求会员实行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养殖,严格按照无公害要求去做,所产出的无公害生猪在西安市场刚一上市就叫好又叫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秦岭铺村在也被省政府命名为“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 镇上启动了“千亩无公害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张怀生认识到这是一个搞产业调整的大好机遇,作为村主任的他家家户户上门讲无公害农业的好处、效益,动员群众搞示范。但秦岭铺村人均三分地,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当突出,群众把有限的土地看的很珍贵,加之广大群众对无公害农业也不了解,好多人不愿意拿出土地搞示范。张怀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群众不愿意干咱就先干给群众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自己家的1亩地全部用来种无公害地膜洋芋间套良种玉米和大豆,又动员自家几个兄弟也来搞无公害农业。在他的带动下,全村448亩土地有300亩种植了无公害地膜洋芋间套良种玉米和大豆,产业结构得到了很好的调整,建起了无公害农业基地。张怀生在地膜洋芋上当年实现收入3000元,全村仅地膜洋芋就可收入40万元,亩均收入1300元。 张怀生富了,家庭经济状况也是今非昔比,宽敞明亮的小洋楼取代了昔日破旧的土屋,家里也用上了现代化家电,现在一年家庭经济收入3.1万元,人均收入近8000元,张怀生本人在被区政府授予“致富能人”称号。他也带领秦岭铺村民富了起来,秦岭铺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760元,主导产业明晰,产业经济效益显著,粮经比达到6︰4,地方道路通村率达到100%,全村电话普及率达到12部/百人,电视入户率达90%。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涌现出了余会民、余智民、张长荣、张五斤、闫高战、闫书智、闫小正、闫书正、王仓谋等一大批新的致富能手,秦岭铺村也在被区政府命名为“百强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张怀生和他的秦岭铺村会走的更远、走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