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副主任医师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3/11/16
医院副主任医师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同志1966年3月出生,1990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卫生管理专业在职硕士。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现任上海医院副院长,疼痛科主任;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上海麻醉学会疼痛学组委员、上海交大医学院疼痛诊疗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理事兼秘书长、上海中西医结合活血化淤专业组委员、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社区健康宣教讲师团专家。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从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的那一刻起,同志就深知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重大使命。在近二十年的工作中,他忠实履行着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作为医生,他尊重每个生命,刻苦钻研,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依赖与赞誉。
同志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名在三甲医院工作17年的党员(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副主任、社会医疗发展部主任),他非常注重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他深知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资源过度向大医院集中,城市大中型医院集中了大量的高新医疗设备和优秀医护人才,基层卫生资源则严重不足的现状,深深理解“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社区医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毅然主动辞去在大医院发展的机会,投身社区,全心全意为民除痛,为社区居民服务。只为改变以往社区居民由于对中小医院医师诊疗水平不够信任而舍近求远、起早贪黑挤到大医院排长队看病的习惯和状况,保证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放心、满意和价廉的专业治疗。同时对改变医生的择业观念也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同志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疼痛诊疗是他酷爱的事业,他将为解除更多病人的疼痛,努力探索新形势(包括政策、体制、机制)下疼痛专业发展和建设的模式、方法与思路。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本人曾于1994年参加中国援助南太平洋地区瓦努阿图共和国医疗队工作两年,、先后赴加拿大、美国考察学习疼痛治疗与管理的专项技术,获得脊髓神经电刺永久植入治疗顽固性神经痛的专项操作技术许可证书,擅长各种常见疼痛性疾病及慢性复杂性难治性疼痛的诊断及多种疼痛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为了这份事业他常常工作到深夜。但是他不满足于个人治疗技术的提高,一直在探索疼痛病人综合诊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而多学科疼痛治疗又是近年来正在兴起的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新方法,它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理念,以改善患者功能状况和减轻痛苦为目标,以生物医学疗法、心理学疗法、物理疗法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为内容的综合性治疗方式。这种新型的治疗模式,在国际上非常认可,国内较少有。通过半年的筹备,一个由麻醉镇痛、康复理疗、针灸推拿、疼痛护理等专业学组组成的多学科诊疗单位成立了(7月18日),当时又适逢国家卫生部下发关于《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项目的通知文件,同志不仅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还积极向市卫生局、市卫监所等有关部门申报设立疼痛科,并于8月23日,正式获得市卫生主管部门的批准,同意增设疼痛科,成为上海第一个领到疼痛科执照的医疗机构。这种多学科的诊疗模式,不仅为病人带来实际的疗效,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先后有多家医院来参观,包括新华医院、市六院、市中医院、市一院及分院,以及美国和荷兰的著名疼痛专家。并有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务人员来院进修学习。
同志注重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从开诊的第一天起,就把“祛除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作为治疗目标与服务理念,把就诊疼痛病人的满意度,作为该科室管理和发展的金标准。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培训,改善服务时间,开通24小时疼痛咨询服务热线,网站建设,加强病人的护理管理,采取各种便民、安全防范等措施,病员满意度测评,病员跟踪随访及病友联谊活动,开诊近11个月,诊治病人约16000人次,通过精诚合作,联合诊治,综合治疗,全身心、专业化、连续性的服务,共同为顽固难治的许多患者解决了疼痛问题,收到多面锦旗和感谢信,得到了患者的信任和认可。用实践证明,设立疼痛科,使许多不知道究竟应该到哪一科去就诊的慢性疼痛病人找到了悉心照护的“家”。
同志工作思路清晰,始终把团队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他深知一个成功的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科,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团队。筹备开始,他就为大家做了“成立多学科疼痛治疗团队的意义、目标、方法及前景”的讲座,使大家一开始就有了共同的愿景和明确的目标,并逐步使每个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它、认同它,且愿为共同远景的实现而努力奋斗。同时让大家清楚明确的目标是共同愿景在客观环境中的具体化,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让团队成员先在思想、心态上进行整合。然后创造和利用各种机会与条件,通过自学和培训的方法,加大业务学习的力度,不断提高个人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从而促使整个科室业务品牌的提高:如每周四晚上科室的培训,还根据学科发展送出到各大医院进行学习进修,先后有11名员工参加了北京、广州及市内的各种培训、会议;另外邀请国际国内的专家来院进行有关管理、团队建设、心理及各专业方面的培训,同时鼓励大家不断总结病人诊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撰写科普文章,开展读书报告会,课题研究等,从专业上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提高、整合。
同志不仅注重本科室团队成员的内部培训,为了给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疑难疼痛患者提供高水平的诊断治疗服务,成立了由国际国内高级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其中聘请了美国前南加州大学医学院疼痛中心主任莫世湟教授担任医院疼痛科名誉主任及高级顾问。为更多疑难杂痛提供诊疗的平台,更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在不断的医疗服务实践中,合理制定相同疾病不同专业之间的定位、分工与合作,逐步建立既有市场效应、又有临床疗效、深受病家欢迎的多学科疼痛治疗的手段、标准、流程,充分发挥综合治疗在疼痛专业领域内的特点、优势;走医教研平衡发展之路,逐步开展、巩固和提高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方法,以技术和疗效扩大市场和专业影响,提高科室综合实力
同志不仅注重团队成员业务上的提高,更注重政治素质的提高。成立近一年的时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位,现已列为发展对象;同时积极向民主党派推荐人才,已推荐1名主任医师参加九三学社。
在同志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中能够相互尊重、彼此理解,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在这个大家庭中,团队成员逐步把个人目标融入科室和院的发展目标中,与科室、医院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同志关心民众疾苦,热心公益事业。开诊伊始,他就非常注重健康宣教,他坚持治痛防痛相结合。他认为治疗疼痛并不是唯一的目标,告知病人如何预防疼痛的发生或复发也是疼痛科全体医务人员的重要责任和义务,他们与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合作开辟社区疼痛健康教育讲堂,每周二、周四下午2:00-3:30,在门诊二楼宣教室定期举办疼痛健康教育讲座,天气转冷,他和他的团队成员又深入社区,针对百姓关心的疼痛问题,进行详细地介绍和答疑,让病人更多地了解自身疾病,主动参与到整个诊疗过程,提高诊疗效果,同时让居民了解更多的治痛、防痛相关知识。迄今为止共组织、参加健康讲座、咨询活动71场,受众人员达多人次。
和他的团队成员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主动与虹口区残联开办的社区“阳光之家”进行合作交流,共同为那里的残疾和智障人员的健康维护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大雪纷飞的冬季,他们考虑到大雪给居民出门就医造成了很大不方便,主动送医到街道温馨小屋,使居民在自己的家门口得到了及时、免费的治疗。另外,在就医的病人中,对长期受到疼痛折磨辗转各地就医的2位困难病人,减免部份费用,即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也达到心理上的支持。
带领疼痛科全体成员,不仅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各种咨询活动,科室也想方设法组织各种活动,如中国镇痛周大型疼痛咨询活动,同时根据临床观察,今年又倡议承办上海市百万白领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行动,选择25-30个楼宇作为示范点,使白领人群能够养成工作间隙做一套“公健操”的好习惯,预防和减少工作人群中颈椎病的发病率。活动4月12日一启动就得到了市领导和白领工作人员的认可,并在进一步的推广中。
天灾无情,人有情。面对四川发生的特大地震,同志带领疼痛科全体职工不仅参与捐款献爱心活动,还积极向区卫生局领导及院领导请战,报名参加赴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时刻准备为抗震救灾奉献爱心!
疼痛科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任重道远。和他的团队还将继续探索。。。。。。
中共上海医院支部委员会
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