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最美家庭典型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8/2/1
镇最美家庭典型事迹材料
,女,现年41岁。原户籍为乡5组,后于1987年嫁入镇村7组家中,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家里除种了几亩地之外,便无其它经济来源,眼看同村有荒芜的田土,为了减轻生活负担,她主动帮他人带种庄稼,家庭情况比较具体。1993年公婆相继去世,有着拳拳孝心的因受刺激,医治无果的青光眼疾导致其双目失明,行动不便。一面是丧失劳动力的丈夫,一面是年幼无依的子女,那时倍感迷茫、绝望,但她很快调整心态,接受了命运无情的安排。二十多个春秋,她都小心的搀扶着丈夫在仅有一张旧桌子、两架粗糙的木头床,弥散着汤药和猪粪味道的土坯房里,经历了人生无数次坎坷与蹉跎。如此贫困不堪的家庭,因为有了这个勤劳吃苦的女能人,彰显了巾帼之力,展现了巾帼风采,为生活注入了新动力。这个家庭衍生出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充满正能量的美好品质,在当地树立了新风正气,引起了镇(村)两级班子的密切关注。(一)勤劳持家,乐于助人。
面对巨大的家庭变故,这个身形消瘦的女人用惊人的意志、坚毅不屈的品格挑起照顾家庭、教育子女的重担。挑水、担粪、砍柴、生火、做饭、喂猪、种地,带小孩,她像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一样,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受尽了苦,生活没有击碎她,反而让她更加骁勇。和丈夫都没有文化,也没有营生的门道,他们和弟弟一起居住的老房子坍塌了无法继续居住,紧紧靠着房屋保险解决的几千块钱和平日里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又买下了一间别人住旧的房屋,每个月仅靠低保和残疾人救助这点微薄的钱,加上自家卖菜赚的一点生活费度日,虽然吃着粗茶淡饭,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住在简陋、破烂的房子利,他们却懂得知足常乐。也许在旁人看来这个家庭是值得同情和怜悯的,但他们从不对外人诉苦、叫累也从不祈求别人的救济或是特意帮助,而是默默的做事,清白的活人。夫妻俩不但自力更生,而且还乐于助人,邻里之间哪家有难事,他们总是热心帮忙,从来不考虑任何回报。周围的村民常劝夫妻俩说:“你们自己家都这么困难了,为什么还要来多管闲事?”他们就会说:“哪家没病没灾的,搭把手有啥子嘛。”村民评价都说他们待人谦和,热心助人、大公无私,可以说是新时代的“活雷锋”。
(二)相濡以沫、互敬互助。
一个女人,为了坚守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用她超乎寻常的勇气,去守望幸福,创造奇迹。丈夫因失明情绪不稳定,时而消沉、时而暴躁,甚至数次有轻生的念头,面对丈夫的不理解,她独自承受痛苦,却用微笑去包容他、感染他,鼓励他。经过柔情细雨的劝说,丈夫开始理解她的良苦用心,怀着对妻子的愧疚和感激,他也变得积极乐观、独立自强了。无论严寒暑热,只要一逢赶集天,夫妻俩总担着几十斤菜一起步行到离家几公里的站台等车,然后再进城卖菜,挣得几十块钱除去买化肥等农资用品以外,剩下的就存起来贴补家用。长期患胃病,他的丈夫在自身都还需要人照料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去关心妻子,干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夫妻之间总是相濡以沫、相互扶持,互敬互爱。
(三)言传身教、用影响力感染身边人。
、夫妇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上过几天学,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他们却有着一种最质朴的品质:艰苦朴素、坚强独立。他们经常教育孩子说:“穷,只穷的是皮,人穷但不能志短。”“要活有血有肉的人,不能等、不能靠。”在他们的教育之下,儿女都很孝顺、懂事。在村小上学时,姐弟俩学习努力,成绩优异,在放学回家后,姐弟俩轮流帮着妈妈干活,小小年纪就肩挑背磨。他们担心妈妈一个人在家太辛苦,累出病来先后在年满15岁时就自行辍学外出务工了。提起子女辍学,夫妻俩满是愧疚和难过,但又无可奈何。他们的子女反过来经常打电话来安慰爸爸妈妈,省下钱来往家里寄。可见,这对夫妻注重言传身教,无时不刻不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
(四)身残志坚,懂法守礼。
丈夫属级残疾,每月固定领取了残疾补助,虽然身体有缺陷,但他从来不以此为理由去找政府救济,也从来不接受别人的捐赠,是个身残志坚的汉子。在采访中,他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从不轻视自己,非常的睿智儒雅。则紧紧的靠着丈夫,恬静淡然,不多说话,谦虚温和。从群众嘴里得知,夫妻俩从来没干违法乱纪的事,一直都本分老实,克己自律,始终保持谦虚礼让之心,待人真诚友好。
夫妇的感人事迹还很多很多,像他们这样自强不息、互敬互爱的家庭也有很多很多,让我们感动的是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他们还能守望互助、不离不弃,乐观对待生活,明知自身有困难,却还慷慨解囊,帮助邻里。这些美好的品质,是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虽然这个“美丽的”家庭一贫如洗,但它始终保持着高尚的节操和独立的人格,迸发出强大的正能量,影响和感动着我们。